Judy

书店病人。

Day21 朝圣之路


南京先锋书店的建筑风格是仿教堂式的,庄严的十字架让人有一种肃然起敬的感觉,不仅是对这家书店的,还有对自身求知欲的。据说董事长钱晓华是信仰基督教。大厅的斜坡上,两条黄色的停车分割线清晰可见;斜坡两边阶梯式的放书平台上,摆着被精心挑选过的书籍,壁上的灯散发温暖迷人的光,像是指引。


对于我来说,从进入先锋到离开先锋,这段路程,是我的朝圣之路。

在这个脚步匆忙时代里,一方面,读书似乎成了一件高贵而遥不可及的事情;但另一方面,随着自媒体的发展,公众号的泛滥,阅读触手可得,可却是碎片化的,书籍里头充斥着烂俗、暴力、反抗,以及其他与这个现实相抗的内容。

现代人由读书而产生了三个阵营,一个是敬畏,另一个是不屑,还有第三方的中立,视内容质量来定夺。

一入门,并没有看到像其他书店一样堆积了如今网红作家、畅销作家的作品,也没有所谓的鸡汤书和成功学书籍。有了这个认知,真让我开心。

每家书店对于图书的分类都有其特点,而先锋的分类有以作家归类和所属文学领域分类,抑或还有别的,但我没来得及仔细观察。

先锋真是个文艺青年的聚集地。我所理解的文艺青年是注重内心的健康发展,有独立的人格和见解,富有才华,不做作,不迎合,与当下各种到看起来似乎“文艺清新”地方拍照的“伪文艺青年”有很大的区分。

在那里甚至可以找到冷门的诗歌集。前年一朋友去香港参加活动的时候绕路来见我,跟我讲了他的读书生活,游玩经历,各种读书会和书店。说到先锋的时候,他说在南京先锋,有跟工作人员聊了会,发现对方不仅热爱自己工作的书店,而且还学识渊博,已出了一本诗歌集,在书店有售。还聊到了别的有趣的领域,一点都不会冷场。

后来想起来这个片段,真觉得这个世界上最伟大最长久的不是爱情,而是彼此对对方的理解。

书店除去卖书,还有咖啡,明信片,手工作物等创意品。依稀记得一个帆布袋上面印着博尔赫斯《边界》节选的句子:“在黎明我仿佛听见了一阵繁忙的喃喃之声,那是远去的人群;他们曾经热爱我,又遗忘我;此刻空间,时间和博尔赫斯正将我离弃。”


如今再回读这句话,用来描写最近的生活竟是十分妥帖。所有大型的聚会都是我的负担,在人群中我仍然感受到孤独的笼罩。在繁忙的喃喃之声里冷眼旁观,我知道周围的人们都曾热爱我,可最后又遗忘我。空间,时间和精神之气,正将离我而去。

时间真是奇妙的东西,它能抹去大多数东西的痕迹,又注入了新鲜的信息;把一切的不理解变成理解;把固执变成淡然;把棱角磨到圆滑......前几天朋友说他从15岁开始就听Nirvana最后一张专辑《In utero》,很多年后的现在突然听懂了里面的东西,看了歌词,甚至觉得叹为观止。同样的,我觉得我现在开始理解博尔赫斯了。

咖啡厅里坐满了人,不少读者围着桌子坐下,桌上是咖啡,手上拿着书,安安静静的。我猜想是拼桌的吧。但是拼桌能够到了如此默契的程度,也真是幸运。当然也会有人把玩着手机,轻声聊天,急急忙忙来回走动,在咖啡厅外边迷茫扫视。这些都是不可避免。有了这个理解,我原谅了这些细节。

读书区高朋满座。有的人在休息,在的人在阅读。当我看到有读者一边看书,一边拿出自己的笔记本在做笔记,迷惑的时候甚至会无意识地咬咬笔头,等思绪清晰地时候又是轻轻地笑了。看到这一幕,我真想走上去说:“我能不能认识你?”

可惜没有。店里还有模仿气味图书馆,我拍了“上海”跟“摩羯”的照片。我多次回到上海,总是在寻找些什么东西,大概是个执念,正如不少人认为死去的人会化身为蝙蝠回来看看爱的和放不下的人。还想尝尝“摩羯”的气味,这个如此克制冷静,又固执的星座,会是一种怎样的气息呢。我很好奇。



最后带走了杜拉斯的《广岛之恋》和寄了明信片。《广岛之恋》的内容是电影剧本形式的,所以当我看这本书的时候,必须把自己分裂成两个部分,才能更好感受和理解当中的情感。

“广岛,这就是你的名字。”

“你的名字叫纳为尔。法国的纳为尔。”

以上是情人分手时说的最后对白。

而我也曾给喜欢过的人写过:“你的城市是你的名字,是我想要抵达却永远抵达不了的地方。”事实上,也正是如此。

我给自己寄的明信片是印有加缪的。在现实中,我以荒谬来反抗荒谬。


旅行回来后,我的朝圣之路并没有结束,反倒变得更加漫长。在这个虚荣浮夸的时代里,依旧会保留真诚端庄的东西。我为此而激动,愿意用长达一生的时间去追寻。

评论 ( 6 )
热度 ( 37 )

© Judy | Powered by LOFTER